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算力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算力网快速发展,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算力资源东西分布不均现象显著改善,集约化态势初步形成。 在算力网的支撑下,我国算力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 到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
当前,我国算力需求大、国产化率极低,替代空间广阔。根据工信部发言,2024-2025年我国算力规模规划增长将超100EFLOPS,对应AI算力芯片市场规模超2600亿元,其中智能算力将成为主要增量部分。赛道空间巨大但国产化率极低,目前GPU国产化率不足10%,互联网等商用AI芯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大国AI竞争背景下,美国出口管制进一步升级,国产芯片替代的紧迫性提升,算力国产化大势所趋。在
3月27日,南京市举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暨人工智能优质应用场景发布会。会上,发布《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算力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赋能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行动方案》提出,南京将统筹优化全市算力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 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
《湖北省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近日发布,湖北力争到2025年成为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建成全国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发展的核心区。今天的数字经济看湖北,我们一起来展开这张湖北未来的数字经济蓝图。了解未来的蓝图,先来看看眼下的发展。目前,湖北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规模为750亿元,大数据发展水平位居中部第一。立足这样的产业基础,湖北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湖北算力与大数
湖北瞄准建成全国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发展核心区。2024年,湖北将在算力与大数据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壮大、应用场景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力争到2025年成为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规模力争2024达到1200亿元、2025年突破1500亿元,占全国规模总量的10%以上。 湖北省将持续升级算力与大数据产业的基础设施,通过创建“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算力中心(武汉
算力设施和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赋能成效显著,算力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球各国持续加码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近期欧盟委员会批准“欧洲共同利益重要计划——下一代云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国家援助计划,提供12亿欧元的公共资金,开发可互操作和开放访问的欧洲数据处理生态系统。摩根士丹利预测,2024年全球前十大云计算服务商的资本支出将达到2000亿美元,新增投资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正加速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需要适应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 +大算力”发展的新形势智算中心能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产业的落地应用,从而带动各个产业的 提质增效。农业方面,2022 年《“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 到 2025 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 27%的目标,智算中心可以提供数字农业专有 算法,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助力农业生产信息化目标的达成。